全面整理我国关于鼓励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
来源:卫星与网络
2014年后,随着航天领域的逐渐开放,商业航天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。过去六年来,在中国成立了100多家商业航天公司,这些公司在此过程中筹集了超过14亿美元(约100亿元人民币)的资金。随着资本的加持,商业航天技术也在不断取得进步。比如,今年1月16日,成功发射的我国通信能力最强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——银河航天首发星,就是由商业航天公司银河航天自主研发制造的。
商业航天能够破土而出并且快速发展,必然离不开政策端的支持。本文为大家盘点,我国有关商业航天发展的相关政策。
打破门槛
2012年,国防科工局、总装备部印发《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》,意见提出:
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原则和领域;
允许民营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;
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;
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;
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军民两用技术开发。
(上图为《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》)
该意见的出台,从军民融合的角度,为未来航天行业的开发提供了可能。
2013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印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 》,强调“市场主导,政策推动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,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。”
(上图为国务院《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》)
2014年,国务院出台了《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》,首次提出:
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;
鼓励民间资本研制、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,提供市场化、专业化服务;
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。
自此,商业航天政策门槛逐渐被打破。
政策利好
随后,对商业航天的政策支持更为明确。
2015年的《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(2015~2025年)》提出: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、商业化发展新机制,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。
财政部更是从税率角度提供支持,2015年6月,财政部印发《关于航天发射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》,明确境内单位提供航天运输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政策,实行免退税办法。
2016年,关于商业航天的政策更是密集出台。
(上图为《2016中国的航天》白皮书)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《2016中国的航天》白皮书——完善航天多元化投入体系,大力发展商业航天。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、空间基础设施建设、空间信息产品服务、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。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,完善政府购买航天产品与服务机制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《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——建成较为完善的商业卫星通信服务体系。
2016年,国防科工局发展改革委关于《加快推进“一带一路”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》提出:
积极推动商业卫星系统发展。
积极推进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政府对“一带一路”空间数据和服务的采购力度,不断探索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运行新机制。
支持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航天发展新模式,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(PPP)等多种模式鼓励社会和国际商业投资建设商业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,完善空间信息走廊。
鼓励商业化公司为各国政府和大众提供市场化服务。
2017年12月,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》中提到:
加强太空领域统筹,以遥感卫星为突破口,制定国家卫星遥感数据政策,促进军民卫星资源和卫星数据共享,探索研究开放共享的航天发射场和航天测控系统建设。促进通信卫星等通信基础设施统筹建设。发展典型军民融合产业。
(上图为星际荣耀公司网站首页)
在政策利好下,投资商业航天的机构数目从2015年的24家增至2018年的90家。社会资本的注入,为中国的商业航天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。
逐渐规范
之后的几年,我国商业航天政策一直保持连续性:
2019年2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商务部发布关于《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(征求意见稿)》提出:鼓励外商投资商业航天产业的上下游各领域,包括:航空航天用新型材料开发生产,运载火箭地面测试设备、运载火箭力学及环境实验设备,民用卫星设计与制造,民用卫星有效载荷制造,民用卫星零部件制造,星上产品检测设备制造,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制造,民用卫星应用技术等。
(上图为关于《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(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)
2019年4月,中国国家航天局《中国航天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声明》提到,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重大航天工程和空间科学研究任务,促进科技进步,深化对宇宙的认知,拓展人类生存空间;建设空间信息走廊,促进卫星资源开放共享,在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,更好地服务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,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。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航天活动,促进航天成果更好的惠及世界各国。
2019年6月,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、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》,强调“引导商业航天规范有序发展,促进商业运载火箭技术创新”。
2020年4月,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,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——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,比如,以5G、物联网、工业互联网、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,以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,以数据中心、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。
由于政策的纷纷落地,我们在见证中国商业航天正逐步处于腾飞的边缘。但商业航天绝不是现有政策的简单理解和执行,仍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测试管理模式,实施新的商业运营模式,提高综合竞争能力。
目前,中国商业航天迎来发展蓝海,但通往蓝海的道路还需踏实前进。商业航天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,更需要自身不断迭代,我们站在风口,但不能只等风来。
参考文献:
http://www.gov.cn/zhengce/content/2014-11/26/content_9260.htm
https://www.ndrc.gov.cn/xxgk/zcfb/ghwb/201510/t20151029_962171.html
http://www.scio.gov.cn/wz/Document/1537090/1537090.htm
http://www.cac.gov.cn/2017-01/19/c_1120346943.htm
https://www.chinaunsv.com/html/2016/news_1124/38662.html
http://www.gov.cn/xinwen/2020-08/09/content_5533568.htm
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tech/2019-04/24/c_1124411073.htm
http://www.mod.gov.cn/topnews/2019-06/12/content_4843438.htm
http://www.gov.cn/xinwen/2020-05/23/content_5514034.htm
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tech/2020-04/21/c_1125884291.htm
空天大视野热文回顾